【拼音】: pī
【注音】: ㄆㄧ
【部首】: [一] 一字旁
【笔画】: 总笔画:5部外:4
【字形结构】: 上下结构
【异体字】: 㔻 𠦓
【统一码】: 基本区 U+4E15
【其它编码】: 五笔:gigf|dhgd 仓颉:mfm 郑码:gia 四角:10109
【笔顺编码】: 13241
丕的意思
丕 基本解释
大:~业。~变。
丕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丕 pī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一,不声。本义:大) 同本义[big;great]
丕,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未丕扬先帝之盛功。——《汉书·匡衡传》
太医令吉丕。——《后汉书·耿秉传》
昧旦丕显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弼我丕丕基。——《书·大诰》
(2) 又如:丕变(大变);丕训(伟大而可为法则的言论);丕烈(伟大的功业);丕业(伟大的事业);丕绩(伟大的功绩);丕显(伟大而显明);丕丕基(极伟大的帝王家业。指帝王之位)
词性变化
〈动〉
尊奉 [follow]。如:丕崇(崇奉);丕然(敬奉的样子);丕承(很好地继承);丕应(很好地应和)
〈连〉
乃,于是 [then]。如:丕乃(于是);丕则(于是)
丕 词典解释
丕ㄆㄧpī 形
大。《书经·大禹谟》:「嘉乃丕绩。」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天下之壮观,王者之丕业。」
动
遵奉、秉持。《文选·班固·典引》:「汪汪乎丕天之大律,其畴能亘之哉!」
连
乃。《书经·禹贡》:「三危既宅,三苗丕叙。」
名
姓。如春秋时晋国有丕郑。
【拼音】: pī
【注音】: ㄆㄧ
【部首】: [一] 一字旁
【笔画】: 总笔画:5部外:4
【字形结构】: 上下结构
【异体字】: 㔻 𠦓
【统一码】: 基本区 U+4E15
【其它编码】: 五笔:gigf|dhgd 仓颉:mfm 郑码:gia 四角:10109
【笔顺编码】: 13241
丕的意思
丕 基本解释
大:~业。~变。
丕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丕 pī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一,不声。本义:大) 同本义[big;great]
丕,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未丕扬先帝之盛功。——《汉书·匡衡传》
太医令吉丕。——《后汉书·耿秉传》
昧旦丕显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弼我丕丕基。——《书·大诰》
(2) 又如:丕变(大变);丕训(伟大而可为法则的言论);丕烈(伟大的功业);丕业(伟大的事业);丕绩(伟大的功绩);丕显(伟大而显明);丕丕基(极伟大的帝王家业。指帝王之位)
词性变化
◎ 丕 pī
〈动〉
尊奉 [follow]。如:丕崇(崇奉);丕然(敬奉的样子);丕承(很好地继承);丕应(很好地应和)
◎ 丕 pī
〈连〉
乃,于是 [then]。如:丕乃(于是);丕则(于是)
丕 词典解释
丕ㄆㄧpī 形
大。《书经·大禹谟》:「嘉乃丕绩。」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天下之壮观,王者之丕业。」
动
遵奉、秉持。《文选·班固·典引》:「汪汪乎丕天之大律,其畴能亘之哉!」
连
乃。《书经·禹贡》:「三危既宅,三苗丕叙。」
名
姓。如春秋时晋国有丕郑。
汉字丕相关推荐
热门查询
栏目推荐
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