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拼音】: yú
【注音】: ㄩˊ
【部首】: [扌] 提手旁
【笔画】: 总笔画:12部外:9
【字形结构】: 左右结构
【异体字】: 𢋅 𢶖 𤻍 揄
【统一码】: 基本区 U+63C4
【其它编码】: 五笔:rwgj 仓颉:qomn 郑码:doqk 四角:58021
【笔顺编码】: 121341251122
揄的意思
揄 基本解释
牵引;提起。
揄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揄 yú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手,俞声。本义:引;挥动)
(2) 同本义 [draw forth;brandish]
揄,引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神之揄临坛宇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
被发揄袂。——《庄子·渔夫》
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孙子曰:鼓而坐之,十而揄之。——《孙膑兵法》
(3) 又如:揄兵(引兵);揄袂(挥动衣袖)
(4) 出,拿出 [offer]
使言之而非也,虽在卿相人君,揄策于庙堂之上,未必可用。——《淮南子·主术》
(5) 逗引 [tease]。如:揄弄(逗引戏弄);揄揶(揶揄)
(6) 另见 yóu
揄 词典解释
揄ㄩˊyú 动
拖曳、牵引。《说文解字·手部》:「揄,引也。」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于是郑女曼姬,被阿锡,揄纻缟。」唐·张守节·正义:「揄,曳也。」《聊斋志异·卷一·娇娜》:「女乃敛羞容,揄长袖,就榻诊视。」
挥动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「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。」《淮南子·泛论》:「揄三尺之刃,造桓公之胸。」
引出、提出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「使言之而非也,虽在卿相人君,揄策于庙堂之上,未必可用。」《汉书·卷二二·礼乐志》:「神之揄,临坛宇。」唐·颜师古·注:「言神引来降临之也。」
参见「[[揶揄]]」条。
揄ㄧㄡˊyóu动
清理米臼,取出米臼中的米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「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。」汉·郑玄·笺:「揄,抒臼也。」
揄ㄧㄠˊyáo
参见「揄狄 」条。
【拼音】: yú
【注音】: ㄩˊ
【部首】: [扌] 提手旁
【笔画】: 总笔画:12部外:9
【字形结构】: 左右结构
【异体字】: 𢋅 𢶖 𤻍 揄
【统一码】: 基本区 U+63C4
【其它编码】: 五笔:rwgj 仓颉:qomn 郑码:doqk 四角:58021
【笔顺编码】: 121341251122
揄的意思
揄 基本解释
牵引;提起。
揄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揄 yú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手,俞声。本义:引;挥动)
(2) 同本义 [draw forth;brandish]
揄,引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神之揄临坛宇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
被发揄袂。——《庄子·渔夫》
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孙子曰:鼓而坐之,十而揄之。——《孙膑兵法》
(3) 又如:揄兵(引兵);揄袂(挥动衣袖)
(4) 出,拿出 [offer]
使言之而非也,虽在卿相人君,揄策于庙堂之上,未必可用。——《淮南子·主术》
(5) 逗引 [tease]。如:揄弄(逗引戏弄);揄揶(揶揄)
(6) 另见 yóu
揄 词典解释
揄ㄩˊyú 动
拖曳、牵引。《说文解字·手部》:「揄,引也。」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于是郑女曼姬,被阿锡,揄纻缟。」唐·张守节·正义:「揄,曳也。」《聊斋志异·卷一·娇娜》:「女乃敛羞容,揄长袖,就榻诊视。」
挥动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「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。」《淮南子·泛论》:「揄三尺之刃,造桓公之胸。」
引出、提出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「使言之而非也,虽在卿相人君,揄策于庙堂之上,未必可用。」《汉书·卷二二·礼乐志》:「神之揄,临坛宇。」唐·颜师古·注:「言神引来降临之也。」
参见「[[揶揄]]」条。
揄ㄧㄡˊyóu动
清理米臼,取出米臼中的米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「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。」汉·郑玄·笺:「揄,抒臼也。」
揄ㄧㄠˊyáo
参见「揄狄 」条。
汉字揄相关推荐
热门查询
栏目推荐
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