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拼音】: kuàng
【注音】: ㄎㄨㄤˋ
【部首】: [氵] 三点水
【笔画】: 总笔画:8部外:5
【字形结构】: 左右结构
【异体字】: 兄 况 湟 𡶢
【统一码】: 基本区 U+6CC1
【其它编码】: 五笔:ikqn 仓颉:erhu 郑码:vjrd 四角:36112
【笔顺编码】: 44125135
況的意思
況 基本解释
同“况”。
況 词典解释
况ㄎㄨㄤˋkuàng 名
情形、状态。如:「近况」、「概况」、「实况」、「窘况」。
恩惠。《汉书·卷四六·万石君传》:「皇天嘉况,神物并见。」通「贶」。
姓。如三国时蜀国有况长宁,元代有况逵。
动
比拟、譬喻。《汉书·卷一六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「以往况今,甚可悲伤。」唐·孟郊〈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〉:「饮柏泛仙味,咏兰拟古词。」
拜访、惠顾。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足下不远千里,来况齐国。」《汉书·卷五二·灌夫传》:「将军肯幸临况魏其侯,夫安敢以服为解!」
副
益、更加。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:「忧心悄悄,仆夫况瘁。」汉·郑玄·笺:「况,兹也。」《国语·晋语一》:「以众故不敢爱亲,众况厚之。」三国吴·韦昭·注:「况,益也。言以众故杀君,除民害,众益以为厚。」
正、恰好。《董西厢·卷三》:「生不胜怏怏,况是无聊,又闻夜雨。」
连
表示更进一层的语气。相当于「何况」、「况且」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「则天子不召师,而况诸侯乎?」唐·韩愈〈与崔群书〉:「况天之与人,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。」
【拼音】: kuàng
【注音】: ㄎㄨㄤˋ
【部首】: [氵] 三点水
【笔画】: 总笔画:8部外:5
【字形结构】: 左右结构
【异体字】: 兄 况 湟 𡶢
【统一码】: 基本区 U+6CC1
【其它编码】: 五笔:ikqn 仓颉:erhu 郑码:vjrd 四角:36112
【笔顺编码】: 44125135
況的意思
況 基本解释
同“况”。
況 词典解释
况ㄎㄨㄤˋkuàng 名
情形、状态。如:「近况」、「概况」、「实况」、「窘况」。
恩惠。《汉书·卷四六·万石君传》:「皇天嘉况,神物并见。」通「贶」。
姓。如三国时蜀国有况长宁,元代有况逵。
动
比拟、譬喻。《汉书·卷一六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「以往况今,甚可悲伤。」唐·孟郊〈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〉:「饮柏泛仙味,咏兰拟古词。」
拜访、惠顾。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足下不远千里,来况齐国。」《汉书·卷五二·灌夫传》:「将军肯幸临况魏其侯,夫安敢以服为解!」
副
益、更加。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:「忧心悄悄,仆夫况瘁。」汉·郑玄·笺:「况,兹也。」《国语·晋语一》:「以众故不敢爱亲,众况厚之。」三国吴·韦昭·注:「况,益也。言以众故杀君,除民害,众益以为厚。」
正、恰好。《董西厢·卷三》:「生不胜怏怏,况是无聊,又闻夜雨。」
连
表示更进一层的语气。相当于「何况」、「况且」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「则天子不召师,而况诸侯乎?」唐·韩愈〈与崔群书〉:「况天之与人,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。」
汉字況相关推荐
热门查询
栏目推荐
更多 »